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养殖快讯 » 正文

坚持“不做第一只做唯一”养鸡农民成了大学客座教授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3-11-03  浏览次数:4
核心提示:转自:安庆新闻网  10月27日,天刚蒙蒙亮,望江县鸦滩镇连塘城村百果园生态养殖基地内,黑压压一片的乌骨鸡闹得很欢。现年51岁的基地负责人袁源用铲
 转自:安庆新闻网

  10月27日,天刚蒙蒙亮,望江县鸦滩镇连塘城村百果园生态养殖基地内,黑压压一片的乌骨鸡“闹得很欢”。现年51岁的基地负责人袁源用铲子抛出稻子后,成群的乌骨鸡向稻子落地的方向疾趋。

  2000年回乡后,袁源只专注一件事,那就是养鸡。20余年里,袁源不仅把养鸡事业做得风生水起、带动地方群众增收,还被池州学院聘请为讲师,且一聘就是7年。今年3月,他被华中农业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,其励志故事也成为当地的佳话。

 

  起初,袁源养的是本地黄鸡,每批黄鸡中都有极少数黑羽乌骨鸡。“当时有不少顾客专门到鸡场来买这种乌骨鸡,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,黑羽乌骨鸡加天麻炖着吃能治头晕头痛。”袁源说。

  养鸡之路十分艰辛,要时刻关心鸡群的健康,还要忍受难闻的气味,用袁源的话说,就是“把鸡看得和儿子一样重要”。2013年起,袁源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,在本地黄鸡中挑选出黑羽乌骨鸡做母本,又从江西引进黑羽乌骨鸡公鸡做父本,经过数年提纯、选育、扩繁,目前合作社全部养殖黑羽乌骨鸡。

 

  百果园生态养殖基地内的乌骨鸡。

  随着养鸡事业越做越大,袁源成立了合作社。合作社种鸡场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,现存栏良种五黑乌骨鸡2.6万只,带动周边地区黑羽乌鸡养殖户60余户,产品主要销往长三角区域城市及省内城市的各大市场,2022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元。合作社成立以来,袁源为社员进行产前、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,统一防治禽病、统一消毒,建立了质量安全追溯制度,加快产业化进程。

  因为用心经营,袁源的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“国家级示范社”,被省科技厅认定为“五黑乌骨鸡健康养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”。他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的“丰收贡献奖”“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
  2016年,袁源养鸡的成功经验及相关技术被池州学院发现,于是该校聘请他为讲师。2022年,袁源参加安徽省“头雁培训项目”,被安排到华中农业大学学习。期间,他与校方深入交流沟通,谈到了农业企业面临的困难、创业人员对创业的误区以及怎样打开销路等问题。校方认为他的建议与实践经验值得采纳,因此今年3月聘请他为华中农业大学客座教授。

  “不做大只做特,不做第一只做唯一。”这是养殖基地内袁源办公室墙上的标语,也是他这20余年里坚持的事情。“还要坚持做下去。”他说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
友情链接

申请链接